期刊信息
 

刊名:牡丹江大学学报
主办:牡丹江大学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ISSN:1008-8717
CN:23-1450/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5627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期刊热词:
翻译,文化,教学,大学生,教学改革,高校,大学英语,英语,隐喻,高职院校,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再上镜泊湖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6 09: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回到哈尔滨,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就想出去走走,因为每次回国时间都很短暂。母亲说去镜泊湖吧,今非昔比,那里现在不一样了。 我就沿着铁路线走。从哈尔滨到牡丹江,再到宁古塔

回到哈尔滨,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就想出去走走,因为每次回国时间都很短暂。母亲说去镜泊湖吧,今非昔比,那里现在不一样了。

我就沿着铁路线走。从哈尔滨到牡丹江,再到宁古塔。

这一条线,经过繁绿茂盛的青山绿水,也经历渤海千年古国。在这条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北纬线上,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这一条线,其实是我母系的家族线,舅舅在牡丹江,姨妈在宁古塔。如今老人都不在了,还有表兄弟表姐妹生活在那里。

到了那里,我们就“上湖”,这是当地人对去镜泊湖的称呼。

镜泊湖地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是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汉书·地理志》中即称为湄沱河,唐代称呼尔海金,又称呼汗海,满族先民人则用自己的语言称之为忽汗海,明代称为镜泊湖,清代又称为必尔腾湖。除了明代,其他朝代的湖名都是少数民族的音译。有意思的是,清初宁古塔流人又将其称为镜泊湖,不知有没有怀念故国之意。

对于镜泊湖,我并不陌生。我的母系是宁安人,却不是满人。据舅舅讲,他们家族是清代从云南发配到宁古塔的。舅舅退休后,以一己之力纂修家谱,走访了许多多年没有来往的族亲,仅在宁古塔,就建立起一个三百多人的家族树。我的姨母一家就居住在宁古塔。

三十多年前我十几岁的时候,曾经来过镜泊湖,那年我刚刚高考结束,到牡丹江游玩,住在舅舅家里,和表姐商量去宁古塔。坐上汽车来到姨母家,见干干净净的庭院里,一个木椅子上坐着姨父,已经没有了站立的能力。姨母告诉他我从哈尔滨来,他就流下一行泪。他的泪和脸上的痛苦让我有点害怕,那时我对疾病还没有认识。姨母的饭菜简单清淡,我后来想,我的到来肯定是给姨母出了难题,那时家里不宽裕,给远来的我们做一顿像样的饭菜,姨母一定费了心思。我们却不懂,吃了饭,就在小房间里挤在一处,看《居里夫人》,还照着小人书画居里夫人的侧面像。我画完了,姨母就问,这是谁画的?画得好漂亮。

第二天,表姐和我去“上湖”。我们两个小孩,一路走一路玩,湖上风景优美,是在城市长大的我没见过的。在炎热的盛夏,走在山里,是沁骨的清凉。我们脱掉鞋袜,赤足涉水,湖底是形象各异的鹅卵石。水清如无形,那里的鱼,真真是“皆若空游无所依”,那小鱼忽而怡然不动,忽而悄然远逝的游姿,让我后来读到柳宗元《小石潭记》时,产生了如临其境,似在梦中之感。

我们走走停停,漫无目的。回到岸上时,肚子饿了,我们才想起还没有吃饭,可叹那时是计划经济的时代,这样美丽的地方,偌大一个镜泊湖,竟似山野,找不到一个商店,更没有饭店。走出很远,终于看到一个白色的砖瓦房子,上面写着“供销社”的字样,急忙跑去看,已经关门上锁。我们垂头丧气,只好饿着肚子回家。那时的镜泊湖,那么美好的地方,却恰如深山中的美人,没有被发现赏识。

现在不一样了。当年一起上湖的表姐说,我保证不让你挨饿。

我们来到山上,见许多房舍,都掩映在翠绿丛中。沿着山路蜿蜒而下,就到了湖畔,码头上泊着白色小艇,与阔大的湖水相比,小艇宛如小舟。湖水光滑如镜,山色青绿,倒影湖中,微风吹过,水轻轻荡漾,竟似一幅略有变形的山水画。我们便上船,在游船上观赏两岸大好风光。

湖呈s型,两岸蜿蜒曲折,药王庙的红瓦飞檐,掩映在山顶的绿树中。两岸有大孤山,小孤山。湖水开始变得深沉,黑幽幽的深不见底。船转着航道,湖水突然分流,湖心中赫然出现了珍珠岛,岛上树木茂盛,宛如绿色珍珠,圆润可爱,鬼斧神工一般。

这样美好的景色,自然少不了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在巨大的岩石上时有雕刻的诗句。“人在镜中行,云影天光上下明”自然是贴切的,“常结伴,姊妹卧湖边。天意催妆羞晏起,波平云抹照双鬟。破镜羡人圆。”以拟人手法来写湖光山色,更是生动有趣。但我最难忘怀的却是清人吴兆骞的诗句和他的故事。

据清史记载,吴兆骞(号季子)为顺治十四年(1657年)举人,以丁酉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丁酉科场案是清初第一起科举案,因官场腐败,涉嫌作弊,皇上下令再试。初试第一名的吴兆骞,因为紧张而成绩不佳,被废黜功名,发配宁古塔。宁古塔的生活极艰苦。穷愁饥寒,敲凿冰块,粗粮为食。后来其妻葛采真和妹吴文柔从苏州来到关外,生活才少有改观。对于吴兆骞的悲惨命运,吴伟业曾写下一段诗句:“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既愤慨命运之不公,也是对当时一代流人的惋惜。

文章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mdjdxxb.cn/qikandaodu/2021/0326/597.html

上一篇:开往家乡的大火车
下一篇:叛变者

牡丹江大学学报投稿 |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牡丹江大学学报版面费 | 牡丹江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牡丹江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牡丹江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