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牡丹江大学学报
主办:牡丹江大学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ISSN:1008-8717
CN:23-1450/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5627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期刊热词:
翻译,文化,教学,大学生,教学改革,高校,大学英语,英语,隐喻,高职院校,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牡丹江古代书法史概述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7 13: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地方书法史(抑或地域书法史)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流域书法史肇于唐代渤海国。[1]渤海国都城在今牡丹江市宁安渤海镇。因而,梳理与研究牡丹江古代书法史,对于

地方书法史(抑或地域书法史)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流域书法史肇于唐代渤海国。[1]渤海国都城在今牡丹江市宁安渤海镇。因而,梳理与研究牡丹江古代书法史,对于黑龙江书法史乃至中国书法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牡丹江地处黑龙江省东南边陲,东部与俄罗斯接壤。这里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嬗变中,其称谓也不尽相同。在夏、商、周时期,被称为肃慎、息慎和稷慎;两汉、魏晋时期,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转称勿吉;隋唐时期,转称靺鞨;辽金时称女真;清朝时称满洲族,简称满族。唐代渤海国曾建都于此,辽、金、元、明、清也曾设置政权机构。

一、牡丹江流域书法肇兴于唐代渤海国[2]

渤海国(公元698 年~926 年),是我国唐朝时期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其广泛借鉴吸收了唐文化后,逐渐创造了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为渤海国书法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有关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牡丹江流域居民使用汉字始于渤海国时期。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渤海国书法已很是寥寥,仅有出土的两方墓志、残砖上的文字及官印等。

贞惠公主墓志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此墓志书法集北魏墓志、隋唐墓志笔法之大成,与《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这些洛阳风格的墓志用笔特征及字体形态非常接近。墓志风格类型应属端庄规整一路,如其他同类风格的墓志一样,讲究法度、规矩,崇尚端庄,体现着高贵、正统的上层建筑的审美取向。虽也以方笔入字,但却不像龙门二十品那样过于强化方笔形态,显得柔和而内涵筋骨。字形多取纵势、略长,颇具姿态,十分耐人寻味。以方笔予其骨、取其势,辅以圆笔予其温婉,俊俏坚挺,力遒气足、神采飞扬。即使放之于北魏、隋唐诸墓志中亦应属上品。

贞孝公主墓志现藏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这是迄今渤海国出土唯一完整的墓志,因而更加弥足珍贵。贞孝公主墓志的发现,是渤海国历史考古的重大收获。因贞惠公主墓志只有三分之一的字迹清晰,两个墓志对照校勘,内容有所不同的句子只有6 句,因此据贞孝公主墓志去补足贞惠公主墓志斑驳难识的脱落文字,使贞惠公主墓志也能全篇可读。贞孝公主墓志书法俊秀劲健,意态典雅,其刻工精细,透过刀锋还可依稀辨析书写者下笔笔锋。通篇用笔轻松,痛快爽利,方圆兼备;结字疏朗,具俊秀之姿态。总体风格多承魏体墓志、隋唐墓志之精华,细审之,个别字间或具初唐虞世南之圆润蕴藉,欧阳询之严整俊朗、刚劲挺拔姿态。总之,书写者汲取诸家之长并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因文书丰茂,可谓渤海国书法之代表作。

“天门军之印”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印文系九叠篆写法的初期,线条细挺,圆转自然,印文和谐纯朴,疏密适当,印文与边栏呼应自然,毫无刻意之感。尤其“门”与“印”字的处理匠心独具,“门”字融入了一些大篆文字的元素,但呈现的依然是唐印篆文的独特风格。印文虽稍嫌纤弱,亦不失和谐流动之气韵。此印是国内现存唯一的渤海国官印。

值得提及的是,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了1 件陶砚台残片,台面的一侧刻有戴幞头的人头像。另有砚台残片11 件,均未能复原,其中8 件系“堆房”遗址出土,3 件出在官署遗址内。这些都为我们研究渤海国书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

二、金代上京路辖书法概况

金朝(1115—1234 年)是以女真贵族为首建立的政权,曾统治北部半个中国。上京会宁府曾是金代早期的都城,为五京之一,又是上京路治所,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代上京路区划以路辖路,即上京路下设蒲与路、胡里改路、恤品路和曷懒路四路,牡丹江一带属上京路胡里改路所辖。

(一)上京路辖内碑刻

1、曹道士碑书法,现藏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碑首和碑身为汉白玉质,碑座用花岗岩雕成,碑身通高102 厘米,宽65 厘米,厚13 厘米,碑文共计450 字。书者玄菟道士赵玄明,当时徙居东北的汉人,刊石者杨士才,金源人。金源是上京地区的统称。“曹道士碑文字体楷书,书写端庄流畅,清丽秀劲。”[3]“碑文字体有唐楷、魏碑等诸家风范。就其结体而言,综观属于柳体”[4]“楷书笔法,以唐楷书书家褚遂良的笔法为主,起笔收笔多用露锋,出锋犀利,笔意英锐,森严有武库剑戟之气,表现出阳刚之美。”[5]“曹道士碑书法艺术的产生是中国唐、宋南北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产物。”[6]

文章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mdjdxxb.cn/qikandaodu/2020/1117/491.html

上一篇:潜德幽光 ——孙毅藏游寿论著(不见于《清风
下一篇:冬季跟我去雪乡

牡丹江大学学报投稿 |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牡丹江大学学报版面费 | 牡丹江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牡丹江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牡丹江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