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牡丹江大学学报
主办:牡丹江大学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ISSN:1008-8717
CN:23-1450/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5627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大学学报
期刊热词:
翻译,文化,教学,大学生,教学改革,高校,大学英语,英语,隐喻,高职院校,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用绘画形式表现牡丹江地域特色文化研究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7 13: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牡丹江地域特色文化地域文化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多重重要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定区域内的人民在漫长的

一、牡丹江地域特色文化 地域文化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多重重要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定区域内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生息繁衍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汇总[1],是当地人民审美心理、审美意识、文化艺术的历史沉淀,是各种艺术汇聚的洋洋大观[2]。地域是艺术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文化内涵[3]。 牡丹江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夏、商、周时期被称为肃慎、息慎和稷慎;两汉、三国、魏晋时期,肃慎人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挹娄人又转称勿吉;隋唐时期,勿吉又转称靺鞨;五代时靺鞨族改称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旧日渤海国边民被称为生女真;到了清朝皇太极即位后,便将族名定为“满洲”。牡丹江流域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可追溯到公元713年,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大祚荣接受大唐帝国册封,成为“渤海郡王”,首府为上京龙泉府,即今牡丹江宁安的渤海镇。渤海强盛时期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洲,幅员五千余里,有户十余万,常备兵数万,号称“海东盛国”。大唐盛世中的渤海国是仅次于都城长安的东南亚第二大城市[2]。公元12世纪初,女真完颜部崛起。完颜部最早就是居住在这里。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今宁安、海林、穆棱及牡丹江市区均属金代胡里改路管辖。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牡丹江流域女真族归元朝政府统治。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建洲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公元1410年,建洲女真斡朵里部酋长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耳率部从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宁古塔(今海林市旧街乡)定居下来,这一支女真在历史上被专称为建洲女真。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从顺治到康熙年间不断往宁古塔一带拨民和安置有战功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属,汉族人逐渐增多。迁往新城后,宁古塔作为清朝政府的流放地,先后有大批被朝迁罢职、刻黜的官员和一些有学识的文士被“谪戍”或“遗戍”到这里。其中,比较有名的文人,包括清初的文坛领袖吴梅村;被称为“江左三凤凰”之一的吴兆骞;明朝最后一个兵部尚书张缙彦;著名流人陈嘉猷、吴兆骞和杨越等。很多文人到达牡丹江流域后设帐教书,把中原的汉族文化、农耕文化、军事文化、医疗文化等传播到此地,促进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大融合,形成了牡丹江流域特有的“戍边文化”和“流人文化”。 因此,牡丹江地区堪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些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成为各个艺术领域创作素材的源泉。 二、牡丹江地域绘画艺术 (一)油画艺术及素材 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接壤,所以油画艺术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历史上曾有很多的俄侨画家在黑龙江地区生活创作,并传授俄罗斯绘画艺术,东北地区的油画艺术受到广泛的影响[4],牡丹江地区的很多画家也深受影响。 牡丹江地区拥有广袤的森林,每年冬天,南下的寒流与日本海的洋流交汇,使这里的降雪量成为全国之最,所以森林被称为“林海雪原”,牡丹江被称为“雪乡”。著名小说作家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的一些故事即发生在牡丹江地区。1958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孙滋溪先生在读完《林海雪原》的故事后,深深为故事及雪原情景所吸引,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关于《林海雪原》故事的13幅油画插图。画面中,既有东北林海雪原的冷峻,又有故事人物的凛然正气。画中的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如出画卷,让读者感觉到自己此刻仿佛就处于东北的林海雪原之中,和主人公一样面临着大自然和敌人的严峻考验。以林海雪原命名的同一题材美术作品还有成都著名美术家王民平的作品以及青岛著名艺术家孙中元先生的油画作品。王民平先生的作品用狂放的笔触和凌冽的刀痕,描绘了大雪封山的白桦林,远处的层林采用大写意和大留白的方式,使画家的豪迈畅达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火焰般燃烧的白桦林和如波涛奔腾的雪原显示着永不熄灭的生命力和激情。孙中元先生的作品中,圣洁的白雪铺满了大地,林海中一条小路曲径通幽,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跃然纸上,即使人感受到林海雪原的美,又使人联想起人生的起起伏伏,便如这洁白的山路,虽然弯弯扭扭,终能通向林海深处,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共鸣。 (二)国画素材 雪,不仅是油画的素材,如今也成为国画的主要素材。以于志学为代表的黑龙江画家创作了自己独特的视觉审美体系,开创了东北“冰雪画派”。于志学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即从中国传统的水墨素材研究冰雪的表现手法,创造了“重叠法”“雪皴法”“泼白法”等基本画雪的技法[5];1967年创造了“倒锋用笔”,并创作了新的雪景画《白山黑水》《雪漫兴安》;1973年创造了“滴白法”;1976年 用“滴白法”创作了《春曲》和《解冻》。他的作品通常以其特有的原创性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冷逸之美”的冰雪美学核心思想,填补了传统中国水墨画一千多年来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其作品使人忘记了冰天雪地肆虐漫舞的飞雪、严峻无情的的寒冷,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冷峻之美以及气势磅礴、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中国画坛的杰出画家卢禹舜自上世纪90年代就以《神静八荒》系列创造了新思维北方山水画。他的山水画取材于黑土地的平远景色,并融入画家自身的人文理想,借此表达博大的东北自然精神。他不仅在东北黑龙江山水画创作领域开垦拓荒,陆续创作了“静观八荒”系列,逐渐从东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相继创作了“唐人诗意”系列和“域外写生”系列,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笔墨语言,拓宽了老庄哲学与山水精神之间联系的通道,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三)水彩画素材 水彩画方面,牡丹江画家邱瑞松创作了大量以牡丹江文化为素材的作品,他善用水彩表现地域特色。技法上,把中国画的写意手段借鉴到西洋水彩画的创作上,以国画写意丰富水彩画的表现,中西结合,主客观相融,绘彩东北大地的风物。其作品《北国的冬天》成为国际水彩画竞赛入选作品。曾有作家评论他的作品:“展现了生命瞬间的爆发力,春季来临,冰河乍裂,一股巨大的能量喷薄欲出,巨大的冰面挤压隆起。冰的裂痕、凸起形成的刚毅和质感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远处的山脉、天空、雾茫茫飘舞的雪花,井然有序,空间层次分明,色彩的区别和肌理的变化,将细雪纷飞雾蔼迷蒙的气氛表现出来,整幅画跃动着色与水的韵律感。画家用了撒盐法,冰雪的肌理便一目了然。”其代表作《玉米地》以北方黑土地上的玉米堆为母体,玉米地和大地为背景。运用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干、湿画法结合,玉米叶子就明显借鉴了中国画的枯笔皴擦法,把画家对物象所获得的真挚情感自然注入于笔端,使得一笔一色都有情感,一物一景皆成画象。代表作品水彩画《泊》在中韩水彩画家交流展暨黑龙江省第三届水彩画双年展上获优秀奖,水彩作品《日子》入选俄罗斯2007海参崴第五届视觉艺术节,水彩作品《舞》入选“中韩水彩画家交流展暨黑龙江省第五届水彩画双年展”,水彩作品《玉米地》入选“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 三、结论 艺术是无止境的,艺术的发展是靠优秀作品来说话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北地区,尤其是牡丹江地区的画家们立足于地域性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优势,创造了以林海雪原、冰雪、黑土地等为素材的的视觉艺术体系。很多画家的作品已经走出国门,受到国外艺术家的欣赏,有的作品甚至成为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宾的礼物。但是,仍然有很多的领域少有涉及,所以,作为东北地区、牡丹江地域绘画艺术领域的新一代的艺术工作者,更应该在学习前辈创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牡丹江地域特有的文化底蕴,加以运用和创新,在切实把握好“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三要素的基础上,努力创作更多独具“牡丹江神韵”的好作品,将牡丹江地域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文章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mdjdxxb.cn/qikandaodu/2020/1117/495.html

上一篇:用绘画形式表现牡丹江地域特色文化
下一篇:“四项举措”合力助推青年高质量就业创业

牡丹江大学学报投稿 |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牡丹江大学学报版面费 | 牡丹江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牡丹江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牡丹江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